大连市夜场KTV招聘男模无任务日结-教育委员-+Q:-:4397301:-:底薪5000-10000以上,可日结/周结/月结,详情咨询了解:-:{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野生动物巡护员在群山间巡护。视觉中国供图 11月18日清晨,一只下山后突然闯入居民区的东北虎,打破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长太村的宁静。 根据勃利县林草局的公开通报,11月18日6时38分,县110指挥中心接到报告:“6时许,勃利县吉兴朝鲜族满族乡长太村发现老虎行踪。”经现场初步核实,长太村一名村民左手部被老虎咬伤,目前正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伤者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县公安局、林草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工作人员已到达现场,对老虎行踪进行追踪。 被这只下山东北虎“惊扰”的勃利县长太村,位于完达山脉(东北虎在黑龙江省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记者注)以西,村子前后多为林区,属于村庄、林区混交区域。在此之前,村民几乎没有见到过野生东北虎的身影。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张明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冬季正是东北虎的发情交配期,我国现存的雄性野生东北虎数量远多于雌性野生东北虎。因此,雄虎有时需要从一个领地迁移至另一个领地,寻找合适的配偶。“这只东北虎大概率就是迁移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才会误入村庄,从而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 “虎的迁移并没有固定的路线。我们目前也在重点研究东北虎的迁移规律。”张明海说,这能为避免“人虎冲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阅黑龙江省林草局官网发现,事发后,11月18日至11月20日,3天时间,黑龙江省林草局连续召开4次会议,安排部署东北虎保护及“人虎冲突”防范工作,要求“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东北虎保护和防范工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地仍在搜寻这只东北虎的踪迹。 “虎口脱险” 公开通报中送医治疗的村民,是在喂牛时被这只下山东北虎咬伤的。 11月18日清晨,七台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勃利县一村民在喂牛时被老虎咬伤,正由家属驾车前往七台河市救治,考虑到患者急需争分夺秒送医,请交警部门沿途予以疏导交通。 七台河市公安局在发布的文章中提到,接警后,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警车紧随护航、调整沿途信号灯等方式,帮助搭载伤者的车辆以最快速度穿过市区繁忙路段到达医院,“为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天上午10点25分,伤者又紧急入院至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在下午3点50分转送至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透露,检查后发现,伤者撕裂创口内可见骨折断端、肌腱断端及动脉管壁外露,左手血供极差,功能丧失。幸运的是,伤者被老虎咬伤的左手最终保住了,没有截肢。 “这种被虎咬伤的病例相对罕见,但经过专家团队4个多小时的救治,手术顺利完成,病人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进一步治疗,需密切观察左上肢血供及皮肤愈合情况。” 伤者邻居家院子里的监控,清晰记录下这只东北虎展现出的“猛烈”一面。 监控视频画面显示,11月18日6点08分左右,住在伤者家附近的一位大爷走出自家屋门倒水,在院中听说村里来了只老虎,便走到大门处观望。没多久,这只老虎就朝大爷的方向狂奔而来。好在,大爷迅速返回院子躲避,同时拉上了铁门,老虎在扑倒铁门后转头离开。 这段监控视频中,不时传出老虎的低吼声。被扑倒的铁门,至今仍有明显弯曲的痕迹。 最近几天,不少媒体记者和好奇的网友闻讯赶去。面对镜头,这位“虎口脱险”的大爷不得不反复讲述当时的情形。字里行间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没想到”――没想到村子里会出现老虎、没想到会和老虎打个照面、没想到老虎能直接将铁门扑倒。 事发当天,黑龙江省林草局召开东北虎保护工作紧急会议。“省林草局已派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等专家团队和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前往现地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处置工作。” 11月19日下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也召开处置“人兽冲突”工作会议。勃利县老虎伤人事件发生地距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直线距离约200公里,不属于国家公园范围内事件,但依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试行)》规定,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全域范围内因野生东北虎豹导致的人身伤害,经过保险公司现场核实后,都将依照程序获得相应的人身伤害经济补偿。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表示,目前,“已协调保险公司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协助地方林草部门开展勘查工作,如确认为野生东北虎肇事,将立即启动保险理赔程序,按照民生至上原则,为伤者垫付医疗费用,力求为受伤群众提供最及时最有效的关爱与帮助”。 “猛虎下山” 东北虎是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虎的亚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西伯利亚虎,因100年前在西伯利亚、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等范围内活动而得名。 11月20日,黑龙江省林草局发布“人虎冲突防范公告”。公告写道,东北虎一般在凌晨和黄昏时段活动较为频繁,日间活动相对较少。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比,东北虎能够容忍与人类共存。当与人类相距较近时,东北虎常避免直接相遇并快速离开,但在患病、受伤、捕食和保护幼崽时会变得极具攻击性,林区人员应特别注意对患病或受伤虎、幼崽以及捕食点的回避。 张明海长期从事大中型濒危、珍稀类动物保护生态学研究。他介绍说,东北虎属于季节性繁殖动物,发情交配期在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2月,大概持续3个多月时间。“一般来讲,从10月中下旬开始,已经配对的东北虎开始交配,而没有成功配对的东北虎会主动离开自己的领地,开始长距离的迁移,继续寻找配偶。这个过程,存在路过农田、村庄、道路的可能。” 张明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东北虎迁移时,通常会主动回避这些区域,但是有些刚成熟的东北虎因缺乏迁移经验,可能会误入,并展现出“惊慌失措”的状态。 看过前述村民家院子监控拍下的视频画面后,张明海认为,此次出现在勃利县长太村的这只东北虎,基本吻合“惊慌失措”这一特征。“这只虎在村庄的行为不是特别正常,一边发出低沉的呜吼声,一边快速奔跑,撞到铁门后,自己也被吓跑了。” 他进一步解释说,老虎在捕食猎物时,都是先静悄悄无限靠近,在达到一定距离时才开始猛扑,然后把猎物叼走。“所以,可以判断,这只东北虎大概率只是惊慌过程中把人咬了一口,并非直接奔着‘吃人’而来。” 张明海推测,“该东北虎目前已离开这座村庄,且不会再回来”。但是继续向前迁移,还是选择原路返回,不得而知。寻找并监测其活动轨迹和范围,可以避免类似危险再次发生。 事实上,在我国东北地区,“猛虎下山”进入人类视野并不罕见,上一次引发全国性关注是在3年前。 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2021年4月23日,一只疑似从俄罗斯“越境”的野生东北虎在追逐猎物时,进入我国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后来,专家决定对其实施麻醉救护,运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并为其取名“完达山1号”。 2021年5月18日,“完达山1号”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林业局东兴林场被放归,成为我国第一只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 放归后的“完达山1号”并未一路向西前往完达山,而是转身东进,进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监控数据分析显示,如今,“完达山1号”已经会主动回避人类聚集区,避开与人类的直接接触。 “谈虎色变” 有史料记载,在我国东北地区,野生东北虎曾经达到“众山皆有之”的盛况。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森林消失和退化,野生东北虎种群和栖息地急速萎缩。在1998年-1999年的一次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中,判断当时中国境内东北虎仅剩12至16只。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建立,特别是吉林、黑龙江两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全面禁猎,东北虎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野生种群才得到恢复。 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公开资料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行政区域涉及吉林省3个县(市)的17个乡镇、黑龙江省3个县(市)的9个乡镇,总面积140.65万公顷。这片区域是我国东北虎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能有效保护和恢复东北虎野生种群,实现其在我国境内稳定繁衍生息。 根据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稳定生活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由成立之初的17只增长至70只。 这一数量上的变化,让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张锋感到欣慰。他从事古生化石和生命演化研究工作,尤为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他把野生虎的数量,看作是评价一片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效果的“窗口”――“老虎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一旦老虎在一片区域可以持续生活下去,这就意味着这片区域存在更多的猎物,也就进一步说明这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错。”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张锋撰写过不少文章,也开展过一些讲座,科普老虎这一物种的前世今生。他说,普通民众对老虎既熟悉又陌生,宣传相关知识很有必要。2022年发表在《生物进化》期刊的一篇文章中,张锋这样写道:“自古以来,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就占据着极高的地位,是唯一能和民族图腾‘龙’相提并论的动物。‘云从龙,风从虎’,虎与龙已然成为我们雄伟强盛民族精神的象征。” 关于老虎这一物种的出现,有研究者认为,根据大量序列证据和动物地理野外调查成果,结合地质、物种遗存、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确定虎出现于200万年前中国黄河中游一带,随后在中国境内向3个主要方向(东北、西北、南)扩散,最后越出境外扩散分布。 虎现存有6个亚种,分别为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马来亚虎和苏门答腊虎。其中我国拥有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4个亚种,对虎的保护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 不过,新中国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曾经历过“谈虎色变”。 当时,随着大规模开荒种田,人与虎的冲突达到顶峰,虎患出奇严重,打虎也愈演愈烈。1959年,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华南虎还被划为“有害动物”。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约有800只华南虎被捕杀。 类似的“人虎冲突”不只发生在我国。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全球野生虎的数量约10万只,到了21世纪只剩4000只左右。 1988年,我国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将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10年11月,13个全球野生虎分布国的政府首脑和代表联合发表《全球野生虎分布国首脑宣言》,将每年的7月29日定为“全球老虎日”。人们逐渐意识到,虎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张锋觉得,东北虎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老虎种群中的“幸运儿”,“按照出现时间来说,华南虎或许更早一些,东北虎甚至有可能是华南虎的后代。但是今天华南虎在野外已经绝迹,只能人工圈养,这给我们很大警醒”。 “虎跃民安” 对于勃利县长太村突现野生东北虎一事,张锋认为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看得出国家对于野生东北虎的保护工作确实有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和虎对于生存空间的争夺其实还在继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两个多月前,9月5日,国家林草局曾召开“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在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中,只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以虎豹等顶级捕食者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随着虎豹数量的不断增加,会不会和原住民产生矛盾冲突?作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怎么应对这些矛盾冲突?” 对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段兆刚坦言,“随着虎豹等野生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多,人兽冲突的矛盾和风险确实在增加。过去数十年难得一见的野生虎豹光顾道路和村屯,野猪、狍子、梅花鹿等啃食庄稼和幼苗幼树,现在都出现了。野菜采摘、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因为村民担心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缓解‘人兽冲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段兆刚介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内,已建设人虎冲突预警体系。虎豹靠近村屯立即报警。保证虎豹等猛兽入侵早发现、早预警、早驱离。 在张明海看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外的区域出现野生东北虎,并不能说明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已经达到饱和,“目前,我们还远没有到需要控制老虎数量的程度,至少未来10年也不会”。 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减少“人虎冲突”,实现“虎跃民安”?张明海建议,要继续加大对野生虎的监测,重点关注其分布范围、活动特点和趋势,从而对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报。也要有科学方法,控制好野生虎的分布范围。 张明海和张锋还同时说道,“栖息地的恢复仍是重中之重”。他们一致的观点是,继续保护好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把其家园建设好,野生虎自然会留下来定居繁衍,减少对人类活动的干扰。 “人类的演变,本身就经历了和野兽的冲突过程,这种矛盾始终存在,现阶段并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张锋说,这次事件的发生,为我们对野生虎的保护提出了新命题。“类似的局部小冲突或许会偶尔出现,但概率一定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降低。”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记者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